“绩效预算”理念萌芽于1907年美国纽约市政研究局提供的“改进管理控制计划”的报告中,最早用于实践则始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和美国农业部采纳绩效预算提高部门运作效率,并成为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最早努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美国等国家为适应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实施了“重塑政府”或“新公共管理”运动,大力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实施绩效预算改革。从改革的实践看,绩效预算在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改进政府部门绩效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因此被一些国家所效仿,并逐渐成为财政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目前世界上已经有5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实施了绩效预算。
西方国家绩效预算改革的特点
绩效预算是伴随着政府行政改革和政府支出绩效评价而产生的,其改革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一是坚实的绩效预算制度基础作保障。绩效预算的坚实基础需要一系列绩效制度保障,绩效预算改革并不仅仅涉及预算模式的变化,也需要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的支持。在推行绩效预算的过程中,西方国家着重加强和完善了公共资产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几方面的制度建设。大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共资产管理制度。普遍实行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大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
二是完善的绩效预算运行体系作支撑。绩效预算模式区别于传统预算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将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引入到部门预算管理,使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紧紧围绕绩效而展开。大体上一个完善的绩效预算运行框架体系包括年度绩效计划、提交绩效报告、进行绩效评价、反馈绩效评价结果等几部分内容。绩效考评是对部门完成绩效的情况进行评价。
三是引入权责发生制做评价。新西兰在20世纪90年代率先在政府会计与预算领域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以来,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在内的众多发达国家在预算管理领域逐步推广使用权责发生制,越来越重视权责发生制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西方国家绩效预算的主要经验
总结各国在推进绩效预算方面的实践,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经验,主要包括规范的制度设计、完善的立法支持、健全的评价系统和有效的信息分析等。
一是规范的制度设计。已经开展绩效预算改革的国家,都已具备或者正在着力建设规范合理的预算管理流程和绩效评估体系。其中,预算管理流程重视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和民主化,以及预算执行和监督的统一;绩效评估体系主要涉及相关指标体系的全面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及时评估,以及政府官员的绩效考评机制,并引入了参与式的预算和独立的外部监督。
二是完善的立法支持。完善的立法支持,有助于减少改革阻力,节约改革成本,推动绩效预算制度按照既定的路线图逐步展开。美国1993年颁布生效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韩国2000年颁布实施的《政府绩效评价框架法》和瑞典2001年颁布的《预算法案》等,都为各自国内绩效预算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法理支持。重视绩效管理和预算方面的立法,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西方国家推行绩效预算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之一。
三是健全的评价系统。健全的评价系统,包括绩效预算的主体、客体和评价指标体系三个主要方面。绩效预算评价系统的主体是负责对客体进行评价的责任人或机构。绩效预算评价系统的客体是根据绩效预算改革实施阶段确定的。绩效预算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健全的评价系统,有助于明确评价报告的重点,提高部门和机构积极性,加强沟通协调。
四是有效的信息分析。从西方各国的做法看,有效的信息分析涉及信息质量和分析技术两个部分。信息质量主要包括信息来源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及时性,它直接关系到绩效评价的准确性与时效性问题。分析技术是技术层面的核心,涉及分析所采用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如美国采取的平衡记分卡和PART工具等。
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绩效预算推动了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进程,也将市场经济的企业管理理念融入政府公共管理之中,有利于降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同时,也为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供了国际经验和较好的借鉴。
(作者:杨鹏)微信扫一扫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