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9

CIPP评价模式

及其在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贠晓哲  姜翠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一、CIPP评价模式及其发展简介

(一)CIPP评价模式介绍

CIPP评价模式,也称为决策

导向或改良导向评价模式,是美

国教育评价家Stufflebeam 1967年在

对泰勒行为目标模式反思的基础上

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它认为评

价就是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信息

服务的过程。在方案评价的各种

模式中,CIPP模式的应用最为广

泛、最为成熟。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结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构成了CIPP评价模

式。该评价模型是1965年美国通过

初等及中等教育法案时(America's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ESEA),联邦政府要求所有州

接受该法案时所采用的评价方法,

最早应用于教育的评价,后来逐步

推广应用到其他项目的效果评价。

背景评价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

评定其需要、问题、资源和机会。

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

对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资源以及

各被选方案的相对优点所做的评

价,其实质是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效

用性进行评价。过程评价是对方案

实施过程中作连续不断地监督、检

查和反馈。结果评价是对目标达到

程度所做的评价,包括:测量、判

断、解释方案的成就,确证人们的

需要满足的程度等。这四种类型的

评价目的、方法与功效各不相同。

在CIPP模式运用中,评价者可根据

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各种评

价既可以在方案实施前使用,也可

以方案实施中使用。可以实施一种

评价,也可以实施几种评价。这完

全取决于评价听取人的需要,它是

一种十分灵活的模式。

CIPP模式的基本观点是:评

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

进。它主张评价是一项系统工具,

为评价听取人提供有用信息,使得

方案更具成效。在搞好评价活动

中,评价设计大纲和实施流程是必

要的。

(二)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发展

CIPP评价模式始于1960年美

国国会为提升全美各初等及中等教

育质量,通过“初等及中等教育法

案”(America's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ESEA),

提供全国各学区数十亿美元补助

款,并要求教育人员应提出评价计

划以评价所补助的方案。由于当时

的教育评价方式并不符合需求,传

统的评价方式只能在方案结束后提

出目标达成报告,无法实时协助工

作人员发现并解决问题,且学生的

摘   要:CIPP评价模式最早应用于教育系统的评价工作,我国自引用该模式开始,各界学者对其评

价方式与内容进行不断探索与学习,并将其应用于不同领域。本文对CIPP评价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梳

理总结,同时捋顺该模式及其理论的发展沿革,对其应用于工作中所显现的优缺点进行了辨析,并且总

结了CIPP模式在绩效评价中四种应用类型。结合上述梳理与分析的内容,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例,提出了

CIPP评价模式在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的应用思路,为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CIPP评价模式;财政预算;绩效评价

m

ethod study

    

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