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59

控制建设之前,或在内部控制建设

的初期阶段,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

情况进行的摸底评价”,其作用一

是“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和重点内容”,二是“发现单位现

有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

环节”。

《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

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

会〔2012〕21号)指出:“单位应

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

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

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

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

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

内部控制的依据”,可见风险评估

是发现风险并对风险重要性进行评

估,为内部控制提供参考和方向指

导的过程。

根据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的定

义和作用要点我们可以发现,其内

涵和风险评估一致:时间放在内部

控制建设之前或初期是强调风险评

估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

考和方向指导,因此应在内部控制

建设大范围开展之前进行;所谓的

“摸底”就是指发现单位内部控制

中的风险并针对发现的风险进行评

估;明确内部控制重点内容和目前

的薄弱环节就是要求未来内部控制

建设过程中应针对发现的风险及其

评估结果设计有关控制活动。

2.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的内容

同风险评估基本一致

根据《关于印发<行政事业

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

知》(财会〔2012〕21号),行政

事业单位在进行单位层面风险评估

时,重点关注内部控制组织情况、

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情况、内部管理

制度完善情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

工作人员管理情况、财务信息编报

情况等。

《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

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

会〔2016〕11号)给出的评价体系

中单位层面评价主要包括内部控制

建设启动情况、单位主要负责人承

担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责任情况、

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情况、内部控制

制度完备情况、不相容岗位与职责

分离控制情况和内部控制管理信息

系统功能覆盖情况。

可以看出,评价指标中的建设

启动情况和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内

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责任情况基本对

应于内部控制组织情况,对权力运

行的制约情况基本对应于内部控制

机制建设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完备

情况基本对应于内部管理制度完善

情况,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控制

情况基本对应于内部控制关键岗位

工作人员管理情况,除管理信息系

统和财务信息编报无法对应外,其

他关注内容基本相同。

3.内部控制基础评价与风险评

估相互借鉴

了解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实际是对单位进行风险评估,我们

就可以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规

范》风险评估中的重点关注内容,

将本次评价基础性指标尚未涉及的

内容作为补充指标加入补充体系,

使本次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能够更

为全面的识别单位存在的经济活动

风险;也就可以借鉴风险评估了解

内部控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收集

各评价指标更为充分、适当的支撑

材料,从而对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

中的有关指标进行更为真实、准确

的打分。

同时,我们也就可以理解,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中的一些评价

指标实际上使用了风险评估过程中

的特有方法,如评价指标中包含

的“预算执行差异率”和“建设项

目超概算率”两个指标就使用了分

析法对单位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

别,通过计算比率是否存在异常值

或异常波动并分析其异常原因,确

定是否与内部控制有关从而识别相

关风险。这样通过分析财务数据之

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

关系来识别风险的方法,在风险评

估中有着非常普遍的应用,也就不

难理解本次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之

中也采用了这种方法。

另外,我们也就可以从风险评

估的角度,理解本次内部控制基础

性评价的原则要求,全面性原则就

是确保本次评价能够识别出单位经

济活动中包含的所有风险;重要性

原则就是要求单位对识别出的风险

进行评估,关注高风险领域、着力

防范重大风险;问题导向原则就是

  

方法研究

    

m

ethod study